马来西亚曾获中方稀土技术援助,时至今日,为何却接连与美日签署稀土协议?

Connor 火币网交易平台 2025-10-28 1 0

在当今全球经济的复杂舞台上,稀土元素以其独特的战略价值成为国际博弈的焦点。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马来西亚正在悄然崛起,成为稀土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这不仅令我们看到了一个国家如何抓住机遇,也反映出地缘政治和产业链重组的微妙变化。

根据马来西亚贸易工业部部长东姑扎夫鲁的声明,该国目前已探明的稀土储量约为1610万吨,尽管与中国4400万吨的储量有较大差距,但仍位列全球前十。这意味着马来西亚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且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2024年马来西亚生产的稀土产品约为130吨,虽然这个数字看似微不足道,但足以让马来西亚跻身全球稀土生产前十之列。

这一切都表明,马来西亚不再是默默无闻的小角色,而是希望通过发展自己的稀土产业,推动国内经济增长,提升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然而,马来西亚并不具备像中国那样的全产业链独立能力,这也使得与外国企业合作成为其必然选择。

近期,马来西亚资源和环境部代理部长加尼透露,中国愿意支持马来西亚发展稀土产业,尤其是在稀土元素分离领域提供技术援助,这为马来西亚的稀土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不久前,马来西亚的国库控股与中国企业达成协议,将在马来西亚建设一座能够处理轻稀土和重稀土的加工厂。

然而,在欢呼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的风险。中方对马来西亚原材料供应能力的担忧,反映出双方在合作中的不确定性。如果马来西亚不能提供足够的原材料,那么这项合作可能会变成“为别人做嫁衣”。无疑,这是中方在技术援助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风险因素。

展开全文

值得注意的是,马来西亚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尽管在与中国的合作中找到了一定履行机会,但马来西亚并不具备与美国抗衡的实力。从近期签署的贸易协定来看,一旦美国施压,马来西亚极有可能不得不妥协。

在10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吉隆坡与马来西亚、泰国及柬埔寨的领导人签署了关税协议,且马来西亚还与美国签署了一份稀土协议,承诺不会对美国的稀土出口实施禁令或配额。与此同时,马来西亚首相安华日前也表达了与日本全面合作的愿望,包括从勘探、开采到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

可以说,马来西亚在寻求外资与技术支持时,正展示出一种“来者不拒”的开放态度。然而,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令人担忧,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其在国际稀土市场中处于被动地位。

对于马来西亚来说,平衡多方关系显得至关重要。在与美国及日本的合作中,马来西亚必须谨慎思考如何保护自身的长期利益。东姑扎夫鲁在与美国签署协议后表示,马来西亚欢迎所有国家前来投资设厂,并承诺一视同仁。这一姿态不仅是在传达合作的诚意,也是在向中国表明,马来西亚的立场仍是保持平衡,以免引发任何一方的不满。

然而,经济合作往往伴随着复杂的政治博弈,马来西亚的“水端平”政策能否真正实现仍然是个疑问。如果一旦合作的偏向性明显,可能导致中国对马来西亚的技术支持减少,进而影响马来西亚稀土产业的长远发展。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马来西亚必须明确自身的定位,善用稀土资源这一战略资产,避免沦为大国博弈中的棋子。与其依赖外部力量,不如增强自身的研发能力,加快提升本土产业链的完整度。

毫无疑问,稀土产业的发展不仅关乎经济,更涉及国家安全和科技竞争。作为新兴的稀土生产国,马来西亚应在全球舞台上灵活应对,通过政策创新和市场合作,为自己的发展争取主动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