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见:李治感动于父皇文辞,武照沉浸于先夫笔法
任见:李治感动于父皇文辞,武照沉浸于先夫笔法-《大唐上阳》193
任见:李治感动于父皇文辞,武照沉浸于先夫笔法-《大唐上阳》193
第四十九章 牝鸡司晨
碑身由两块相同的长条形方石合并而成,通高三米多,碑形格式,极为罕见,让人过目不忘,颂为观止。
双碑并束,几无缝隙,状如鸳鸯并栖,充满柔情蜜意,见证着皇帝与皇后童话一般的爱情,又如同顶蓝天,同踩大地,共治天下,并驾齐驱,寓意着李治和武照双双治朝理政的奇迹。
双束鸳鸯碑刻看似普通,它的背后却深藏着武照的深邃智谋和非凡居心。
193
李世民一生,雅好翰墨,尤其酷爱王羲之的书法,以至于很多人猜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真本被他带进了昭陵。
《晋祠之铭》是李世民晚年应晋祠之请所撰,当时的朝廷文才大家攥力襄助成文,并李世民自己以行书写就。察其书法,轻快流畅,随手挥洒,秀练俊逸,深得王体神髓。
李治和武照在近臣和并州官员的陪同下,虔诚地观赏先皇上的晋祠铭文。
“赫赫宗周,明明哲辅。诞天降德,承文继武。启庆留名,剪桐颁土。逸翮孤映,清飚自举。藩屏维宁,邦家攸序。传晖竹帛,降灵汾晋。
“惟德是辅,惟贤是顺。不罚而威,不言而信。玄化潜流,洪恩遐振。
“沉沉清庙,肃肃灵坛。松低羽盖,云挂仙冠。雾筵霄碧,霞帐晨丹。户花冬桂,庭芳夏兰。
“代移神久,地古林残。泉涌湍萦,泻砌分庭。非搅可浊,非澄自清。地斜文直,涧曲流平。翻霞散锦,倒日澄明。冰开一镜,风激千声。
“既瞻清洁,载想忠贞。濯兹尘秽,莹此心灵。猗欤胜地,伟哉灵异。日月有穷,英声不匮。天地可极,神威靡坠。万代千龄,芳猷永嗣。”
展开全文
他们每人吟诵一节,然后阅读跟铭辞相配的叙文。
任见先生顺手通译一下,力争词语对应,利于阅读理解。
赫赫周朝名垂千古,高贤名士咸为辅佐。智慧、贤德,文治武功。剪桐叶封土地,开创了最早的基业,高贵姿态超然脱俗,清风凛冽无邪无污。封诸侯以宁边塞关隘,建邦国以安社稷秩序。以竹帛传记先贤遗训,降仙兆洪福于汾晋大地。
只有德行,才是最好的襄助,只有贤明,才能顺利地前进。崇高的威望,不靠严厉的惩罚,笃诚的信誉,不靠空洞的许诺。古老晋水,浩浩流淌,大恩深泽,惠施万方。
祖宗的庙堂安稳无虞,神灵的祭坛肃静无声。低拂的枝藤,宛如帝王的羽盖,高高的云端,挂著仙人的桂冠。浓雾如席,笼罩着青碧似的夜空,彩霞似帐,送来了早晨的殷红。室内有冬桂盛开,庭前有夏兰芬芳。
改朝换代,神力常在,天长地久,古木参天。泉水萦回,分流急湍,不搅不浊,不澄自清。地势斜而木纹直,涧流曲而水势平。彩霞似锦,丽日皎月倒映其中,冰雪如镜,迎风激荡铿锵有声。
既瞻仰晋水清莹,复想象人心忠贞。清流洗涤尘垢,美德净化心灵。依赖圣地,祈求神的保佑,日月有终,宏愿决不匮空。天地有极,威武神明无有穷尽,千秋万代,宏图大业永远承续。
“唐” ,有个离奇的来历。
说是在周朝的时候,武王姬发驾崩后,太子姬诵年幼,在周公姬旦的扶助下做了天子,史称周成王。有一天,姬诵和弟弟叔虞一起玩耍,诵诵随手捡起一片落在地上的桐叶送给叔虞说:“这个是我送给你的,封你到唐去做国君。”
周公姬旦在旁边坐着呢,一听此言,立即问道:“你要分封叔虞吗?”
姬诵说:“怎么会呢?那是我跟弟弟说着玩的。”
周公却认真地说:“这可不成。天子无戏言啊。”
如此这般,小叔虞被姬旦送到了“唐”地,正式成为唐侯,史称唐叔虞。
唐叔虞死后,其儿子继位。因为境内有晋水,便改“唐”为“晋” 。 山西简称晋,也由此而来。
晋人为了祭奠唐叔虞,在晋水源头、悬瓮山下修建了一座祠堂来祀奉他,这就是“晋祠” ,现在李皇上和武皇后专门来瞻仰先皇文墨的地方。
晋祠很大,占地一百五十亩。放眼望去,庄严古朴。钟鼓楼台,两侧矗立,庙堂飞梁,大殿相连,帘檐重重,园林宏大。
《晋祠之铭》的叙文,即“叙说”之文,一般放在铭辞的前面,诠释解读铭辞的来由。
《晋祠之铭》的叙文不算太长,可以察知唐朝开业帝王的心思。
夫兴邦建国,资懿亲以作辅;分圭锡社,实茂德之攸居。非亲无以隆基,非德无以启化。是知功侔分陕,奕叶之庆弥彰;道洽留棠,传芳之迹斯在。
惟神诞灵周室,降德酆都;疏派天潢,分枝璇极。经仁纬义,履顺居贞。揭日月以为躬丽高明之质;括沧溟而为量体宏润之资。
德乃民宗,望惟国范。故能协隆鼎祚,赞七百之洪基;光启维城,开一匡之霸业。既而今古革运,舟壑潜迁。虽地尽三分,而馀风未泯;世移千祀,而遗烈犹存。玄化旷而无名,神理幽而靡究。故歆祠利祷,若存若亡;汾世匡民,如显如晦。临汾川而降祉,构仁智以栖神。
金阙九层,鄙蓬莱之已陋;玉楼干仞,耻昆阆之非奇。落月低于桂筵,流星起于珠树。若夫崇山亘峙,作镇参墟;襟带边亭,标临朔土。悬崖百丈,蔽日亏红;绝岭万寻,横天耸翠。霞无机而散锦,峰非水而开莲。石镜流辉,孤岩宵朗;松萝曳影,重溪昼昏。碧雾紫烟,郁古今之色;玄霜降雪,皎冬夏之光。
其施惠也,刚和凤溽露是生,油云膏雨斯起。其至仁也,则霓裳鹤盖息焉,飞禽走兽依焉。其刚节也,则治乱不改其形,寒暑莫移其操。其大量也,则育万物而不倦,资四方而靡穷。
故以众美攸归,明祗是宅。岂如罗浮之岛,拔岭南迁;舞阳之山,移基北转,以夫挺秀之质,而无居当之资。
故知灵岳标奇,托神威而为固。加以飞泉涌砌,激石分湍。萦氛雾而终清,有英俊之贞操;住方圆以成像,体圣贤之屈伸。日注不穷,类芳猷之五绝;年倾不溢,同上德之诫盈。
阴涧怀冰,春留冬镜;阳岩引溜,冬结春苔。非疏勒之可方,岂瀑布之能拟。
至如浊泾清渭,岁岁同流;碧海黄河,时时一变。以夫括地之纪,横天之源,不能泽其常,莫能殊其操。信乃兹泉表异,带仙宇而为珍;仰神居之肃清,想徽音其如在。是以朱轮华毂,接轸于坛衢;玉币丰粢,连箱于庙阙。
氤氲灵气,仰之而弥高;昭晰神光,望之而逾显。潜通玄化,不爽于锱珠;感应明征,有逾于影响。惟贤是辅,非黍稷之力馨;唯德是依,岂筐篚之为惠。
昔有随昏季,纲纪崩沦,四海腾波,三光戢曜。先皇袭千龄之徽号,膺八百之先期,用竭诚心,以祈嘉福。爰初鞠旅,发迹神邦。举风电以长驱,笼天地而遐卷。一戎大定,六合为家。
虽膺箓受图,彰于天命;而克昌洪业,实赖神功。故知茫茫万顷,必俟云雨之泽;巍巍五岳,必延尘壤之资。虽九穗登年,由乎播种;千录耸日,本藉崇基。然则不雨不云,则有炎枯之害;非尘非壤,则有倾覆之忧。
虽立本于自然,亦成功而假助,岂大宝之独运,不资灵福者乎!
故无言不酬,无德不报。所以巡往迹,赛洪恩,临汾水而濯心,仰灵坛而肃志。若夫照车十二,连城三五,币帛云委,珍羞山积,此乃庸鄙是享,恐非明神所歆。正空竭丽水之金,勒芳猷于不朽;尽荆山之玉,镌美德于无穷。
召彼雨师,弘兹惠泽;命斯风伯,扬此清尘。使地祗仰德于金门,山灵受化于玄阙。括九仙而警卫,拥百神以前驱。俾洪威振于六幽,令誉光于千载。
岂若高唐之庙,空号朝云;陈仓之祠,虚传夜影!式刊芳烈,乃作铭云。
《晋祠之铭》的来由好大。
这篇《晋祠铭叙》 ,在许多资料中,均有失漏文字,此处此文是齐全的,任见先生也顺手“白话”一下,送予读者朋友好了。
周成王桐叶封弟,君无戏言,表明大事应有大人物操办。
赐地封疆,大恩大德。没有德,不会成功,没有亲,基业难存。有功于世,必得酬偿,如周、召二公,西东分治,天地和顺。获得西周天子一叶之地,是永世流芳值得庆贺之事。
天神既然帮助,鬼蜮也受管辖。君权神授,珍贵无比。
天星罗列,有章法,河川来去,有次序,以仁义为经纬,编织社稷之大纲,顺民心者,水到渠成,以得天下。周朝兴隆鼎盛,宏图大展,正彰显了这个真理。
晋文公借一城池,称霸于诸侯,韩、赵、魏三家分晋,是历史宿命。舟行狭谷,命运难以自主,凶吉无法揣测。然而依托天赐晋祠,洪恩大泽,千年已过,丝毫未减,圣迹犹存。
天意幽深莫测,若祭祀时心怀二意,不能虔诚之至,后世所受恩惠,也就若明若暗,前因后果。
晋祠建造,乃为神灵。鳞次栉比,金碧辉煌,玉楼千尺,雄伟壮观,即使蓬莱、昆阆,相形之下,也鄙陋不堪,平淡无奇。
落月低徊,绿茵碧水,流星穿梭,千年树影。悬瓮之山,高耸连绵,威镇天地。
晋地毗邻北国边防,管辖北方疆土,山势高峻,遮天盖地,山清水秀,葱茏茂密。
云霞虽无机杼,却织出锦绣而布满晴空;山峦不是水塘,却能像莲花似的盛开。泉流石上,光芒四射,水底卵石,月下可见。
松柏藤蔓,你牵我扯,相互掩映;清泉流深,幽处穿行,即使白日,却也黯然。
云烟缭绕,大有古色古香之情趣。霜雪齐降,四季都显得一样明亮光洁。
上苍赐福于晋祠,油云膏雨,和风清露,滔滔不绝,源源不断。神灵显其仁慈,树木花草,飞禽走兽,元不依聚于此。
无论天下大乱大治,其形千古不变,严冬酷暑,永葆品格气度;天地胸襟雄宏,化育万物,从不倦怠,造福人齿,奉献无穷。
这里是一切美的归宿,是众神乐于久居之所。这里永不发生罗浮岛拔腿南逃,舞阳山掉头北转的荒唐怪事。
晋祠具有挺拔俊秀的品质,在神威的帮助下显得更加牢固,具有充满灵气的山岳的共同象征。
看吧!飞泉击石,堆叠急湍,分流而下,势不可挡。云雾萦绕,阴晴相替,高尚之质,从不沾污。
漫长的光阴塑造了她的形象,深悟圣贤的清流,昼夜不舍地奔涌,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从不溢满,完美永恒。正如“谦受益、满招损”的古训,让人们绵绵地思考和理解。
荫凉的溪涧,冬日冰雪,春天也不会融化,阳光普照的渠岸,数九寒天,依然生长着春天的绿苔。青石上的坑坑洼洼,乃是飞瀑雕琢的艺术杰作。
清浊分明的泾渭二水,能同注一江,世世合流,而勃海、黄河却变幻不定,反复无常。
天源地极,未必永恒,然而超世神力,值得永远信赖,此即所谓晋水之源特别赋予人的启迪。
神居仙宇,肃穆的寺庙,既显示了美德,又传递了福音,这正是自然的本色,也是天神的意志。
车水马龙,四通八达,祭品丰富,源源不断。
变化无穷的山峦,仰之弥高,明亮昭彰的神光,令人肃然起敬。
大自然的魂魄潜移默化,自有规律所循,贤能佐助,不仅闻到五谷丰登的馨香,仁德的社稷,还能得到和谐与安宁。
别忘了史上昏君,纲纪崩溃,怒波汹涌,干戈四起,刀光剑影,遗臭万年,葬送性命,万民唾骂,教训惨痛。
想我先王,承袭叔虞之“唐” ,正是发扬继承历史经验,以求祖宗保佑,神赐洪恩。
改朝换代,举兵发迹,始于风水宝地,长驱直入,打下长安,征服四方,平定天下。受命于天,全赖神力。
万顷禾苗,有待雨露滋润,巍巍五岳,添壤增源。九域丰收,须靠勤劳的耕耘播种,万丈高台,总要从基础砌起。
没有“云雨” ,庄稼枯萎,百姓无安,国家有危,所以虽听命于天,也须尽职尽力。神的保护和暗助,不能取代权力的合理使用,取信于众。
拜谒晋祠,感受神赐天恩,临汾晋之水,犹如心灵洗礼。仰望祭坛,思绪万千,极受感动,志向更加严肃深沉。
用浩浩的车队,满载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也不过是平庸的供品,非为神灵所喜欢。只有用宝刀利刃凿刻宏图伟业于巨石,使之青史永垂,告诫后代儿孙,或把所有美玉都拿来铭刻讴歌天神和美德的诗篇,才是应做之事。
召集天兵天将,降雨洗尘,使土地众神,跪拜于晋祠之门,使山神听圣贤教化于殿堂,让九仙为之警戒护卫,令诸神为之冲锋陷阵,施神威以震燕云,让光辉业绩万古流芳。
故此铭文勒石,以彰显仁德的伟大功绩。
李治,感动于父皇的文辞,武照,沉浸于先夫的笔法,二人各怀情思,久久不能自拔。
任见:唐洛阳的规划和上阳宫的营建-《大唐上阳》192
巴黎雷欧:社交障碍治疗——消除隔膜
巴黎雷欧:不要让你喜欢的东西杀死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