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稀土被运往美国,特朗普对华“定位变了”,3次出手,中方绝不会再惯着美国!
据报道,大批中国稀土出口美国的新闻一出来,很多人都忍不住问一句:中美缓和的表象下,是不是又有新剧本?最近中国7月稀土磁铁出口量大涨,环比增长75%,单月出口量直接刷到半年新高。细看这批稀土的流向,德国、美国、越南是前三大买家。按业内说法,对越南的稀土出口,很多其实也是转手后再进美国工厂的。看起来中国已经给足了善意,对美打开了合作窗口。可现实呢,美国拿到稀土转身就翻脸,连下三次狠手,一点都不含糊。
第一招,美国驻华使馆在微博上公开叫嚣,把中国定性为“敌对国家”,美国大使馆这两年在中文社交媒体上的“表演”,让人看得目瞪口呆。每逢中美气氛稍暖,华盛顿总要搞点小动作,把中国塑造成威胁、敌人、麻烦制造者。网友们的评论区一片打脸,提醒“栽赃污蔑要不得”。可美国使馆的逻辑很简单:只要能影响美国社会对华情绪,只要能让中美“敌对”标签坐实,哪怕事实全无也要硬凹到底。这种操作,明明知道有损两国交流、激化对立,却成了美国对华舆论战的标配。
第二招,直接针对中国公民下手。中国外交部罕见点名,美国边境执法部门这阵子频繁对中国留学生搞“选择性执法”。什么叫选择性执法?就是只要你是中国学生,不管你来美国干什么,先带进“小黑屋”盘查,最长的被关了70多个小时。问的问题和留学目的八竿子打不着,甚至直接注销签证、禁止入境。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已经把话说得很直:这是对中国公民正当权益的严重侵犯,是蓄意阻碍中美人文交流。美国一边口头欢迎中国学生,一边又各种刁难,目的很清楚,就是想切断中国和美国的科技、人才交流通道。华盛顿的焦虑感全写在脸上,怕的就是中国继续吸收世界最前沿的科研资源,怕的就是中国年轻一代在国际舞台上越走越远。
展开全文
第三招,还是老一套制裁。美国财政部又把两家中国公司拉进了制裁名单,理由是“为伊朗石油运输提供便利”。中国和伊朗的合作,完全是按国际法和联合国规则来的,美国却硬要搞单边制裁。中方反复强调,坚决反对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所谓“二级制裁”,但华盛顿不管这一套。制裁的真实目的,一面是想吓唬中国企业别和“美国不喜欢的国家”做生意,另一面也是借地缘政治局势向中国企业下手,打压中国的海外合作与影响力。这种操作已经成了美国外交工具箱里的“标配”,只要不顺眼的全都搞“名单制”,连带威慑、打击、切断你的国际业务通道。
三连击下来,中国对美释放的善意完全没有被美国“高抬贵手”地对待,反而换来的是一次次打压和挑衅。有人还在幻想,只要中国多让一步、在某些问题上对美国低头,就能换来合作与理解。但美国对华的战略定位,早在十几年前就变了。美国不再把中国当成合作伙伴,而是最大挑战者、最大威胁,甚至直接挂上“敌对国家”标签。美国对中国的警惕与防范,已经渗透到外交、经济、科技、人文等各个层面。
细想一下,美国为啥对稀土这么看重?稀土是现代工业的基石,尤其在新能源、军工、芯片、航空航天这些高端产业,稀土磁铁不可或缺。中国掌握着全球稀土矿产和精炼的绝对主导权,美国稀土产业链根基薄弱,MP Materials这样的企业还得靠中国消化稀土精矿。美国国防部高价收购稀土、锁定供应,就是怕中国一旦收紧政策,美国高科技产业立马“卡壳”。但美国的算盘是,一边想买中国的稀土,一边又要把中国打压到墙角,这种两面手法,早已不是一次两次。
更讽刺的是,美国刚拿到大量稀土资源,转身就开始搞“逆全球化”,在半导体、绿色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搞技术封锁、产业脱钩。美国商务部、国防部、财政部轮番出台限制措施,芯片禁令、投资审查、供应链重组,全都围绕“遏制中国”这一目标。美方嘴上说要“保护全球供应链安全”,实际是想让中国永远做低端供货商,自己坐享产业战略高地。
中国对稀土出口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国家安全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对稀土相关物项实行出口管制,严打走私。国际局势越紧张,稀土的战略属性就越突出。
看清一点,美国对中国的打压是系统性的、全方位的,不会因为中国一时让步就收手。美国驻华使馆的舆论挑衅、边检部门对中国学生的歧视盘查、财政部借伊朗问题制裁中国企业,这三板斧一齐下,目的就是要让中国在国际博弈中付出更高代价。
中国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底牌握牢,把稀土、半导体、供应链这些核心产业链打造成不可替代的安全屏障。美国想让中国付出更高代价,但全球化的现实和中国制造的实力,早已不是华盛顿一句“敌对国家”就能抹杀的。未来的竞争,拼的是战略耐心、产业升级和科技突破,而不是谁能先下狠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