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有绝技 吃蛇有绝活 天生不怕蛇的奇人

Connor 火币网 2022-09-15 450 0

捕蛇有绝技 吃蛇有绝活 天生不怕蛇的奇人

蛇是大自然最为常见的爬行动物,从林海茫茫的白山黑水到雄奇壮丽的天山山脉;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草原到炎热无比的海南岛热带雨林。都有各种各样蛇的身影,甚至干旱的沙漠,浩瀚的戈壁,也有蛇的踪迹。

捕蛇有绝技 吃蛇有绝活 天生不怕蛇的奇人

小时候我们那一带植被很好,山清水秀,风光优美。大大小小的河流环绕形成一片绿洲,青碧的野草一望无际,天上飞鸟,水里鱼蛙,野兔野鸡,老鼠疙栗,以及草丛中那令人毛骨悚然的蛇。作为长有毒牙的蛇,常常令人望而生畏,好多人谈蛇色变,那冷冰冰的身体,蜿蜒爬行的姿态,那不时吐舌信子的嚣张,吃老鼠、青蛙活生生吞下,总之令人感到非常的不舒服。但我们这里有个人名叫金雕,这是多么虎虎生威的名字,雕是蛇类的天敌,难怪他天生不怕蛇,不怕蛇的人也有,但蛇见了他还害怕,惊慌失措,瑟瑟发抖。

捕蛇有绝技 吃蛇有绝活 天生不怕蛇的奇人

展开全文

蛇分布很广,全世界大约有两千多种,中国就有好几百种,特别是南方,蛇的种类更是繁多种,蛇的毒性更为凶险。我们那一带的蛇也有很多种,主要有菜花蛇、黑乌蛇、白铁蛇、秃尾蹦子蛇等。后来查阅各种资料,才认识了这些蛇,知道了它们的真正名字。菜花蛇,学名叫菜花原矛头蝮,是一种无毒的蛇,细长的身体,整体呈现菜绿色,菜花蛇一般栖息在水草丰盛的地方,一来便于隐蔽,而来方便捕获青蛙。黑乌蛇,学名叫乌梢蛇,这种蛇又长又粗,这种蛇背侧各有一条深黑色纵纹,给人一种威猛的感觉,有毒但不厉害,栖息在山间杂草丛中,以老鼠为食。白铁蛇,也就是白蛇,学名叫白脊蛇,又名白线蛇,通体白色,甚为少见。

捕蛇有绝技 吃蛇有绝活 天生不怕蛇的奇人

捕蛇有绝技 吃蛇有绝活 天生不怕蛇的奇人

秃尾蹦子蛇,学名短尾蝮蛇,这种蛇生长于山梁黄土丘陵地带,招惹不得,它身体短小,没有细长的尾巴,身体到尾部没有延续,好似短了尾巴一般,这种蛇是剧毒蛇,它不是爬行前进,而是将身体扭曲起来,一蹦一跳,甚是雷人。据说村里有个放羊娃去山上放羊,惊动了秃尾蹦子蛇,被当场咬死。

捕蛇有绝技 吃蛇有绝活 天生不怕蛇的奇人

金雕身材魁梧,那时六七十岁。传说小时候顽皮勇敢,掏过老鹰窝,玩过癞蛤蟆,徒手抓过蛇,套兔捕鸟样样精通。因为之前有过腿疾,据说是年轻时左腿生了一个大脓疮,求医问药,久治无效,非常苦恼,就在他想锯了这条腿的时候,一日村中来了一位江湖医生,看了看他的腿病,长叹一口气说:“你的腿可以保住。但需要吃五毒,最主要的是要吃蛇胆、蛇肉,而且要生吃”。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这五种有毒动物合称五毒。自此以后,他走上了吃蛇之路,并且一发而不可收,直到治愈腿疾。

捕蛇有绝技 吃蛇有绝活 天生不怕蛇的奇人

《山海经》里有“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的记载,说明上古时期蛇就被当做药材治病用了。《本草纲目》记载了用蛇治病的处方高达70多个,蛇皮、蛇血、蛇头、蛇眼、蛇蜕、蛇胆、蛇肝、蛇膏、蛇毒等均可入药。、

捕蛇有绝技 吃蛇有绝活 天生不怕蛇的奇人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曾这样描述“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记载了当时永州一带已经有了专门捕蛇的人,用以相抵赋税,虽然危险,但还算过得去。

捕蛇有绝技 吃蛇有绝活 天生不怕蛇的奇人

捕蛇有绝技 吃蛇有绝活 天生不怕蛇的奇人

金雕不怕蛇,村里谁家院子、屋子有了蛇,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请他抓蛇。村民对蛇都有一种敬畏心理,谁家院里发现了蛇不敢处理,他就会主动跑来,很乐意帮乡亲们处理。说来也怪,蛇好像怕他一般,往往束手就擒,事半功倍,大获全胜。小孩们野外遇到蛇,总会请他来对付。有一次,村里几个小孩去放牛,忽然觉得脚下肉乎乎、软绵绵的,低头一看,原来是一条黑乌蛇,小孩一声大吼,拔腿就跑。此时正好遇到金雕赶着骡子经过,只见他眼疾手快,随手抓起这条足有一米五长的黑乌蛇,俗话说“打蛇打七寸”,而他却抓蛇的尾巴,高高举起,在空中抖动几下,蛇顿时安静了下来,随后把蛇放在地上,左脚踩住蛇头,右脚住蛇尾,此时的蛇背部高高拱起,像一座石拱桥,他猛地俯下身去,一口咬住蛇背,开始吸食蛇血,黑乌蛇渐渐疲软下来趴在地上,紧接着他去蛇头,从头部褪下蛇皮,开膛剖肚,取出蛇胆,一口吞了下去,看的一群小孩子们目瞪口呆。

捕蛇有绝技 吃蛇有绝活 天生不怕蛇的奇人

蛇有行动规律:每天上午九点左右从洞里出来晒太阳,据说有人见过金雕吃活蛇,那是一个春季的中午,他在地里割莜麦,突然一条蹦子蛇窜出来,金雕不慌不忙,拿镰刀猛然击打蛇头,蛇被打眩晕,随手抓起蛇,生生的啖皮嚼肉,甚至连骨头也一起吞下,不留一点痕迹。正是由于他的胆大威猛,听了江湖医生的话,经常吃蛇,腿病逐渐好了起来。

捕蛇有绝技 吃蛇有绝活 天生不怕蛇的奇人

蛇是生态平衡的标志,小学时代曾学过一篇《蛇与庄稼》的课文,蛇吃老鼠,粮食增产,人们应该保护蛇,关爱蛇,维护生态平衡。日月如梭,时过境迁。多少年过去了,有关故乡蛇的故事永远留在记忆当中。金雕也早已离开人世,但有关他抓蛇、吃蛇治病的故事却流传下来,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王彦峰 杨秀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