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娱乐怎么样?
万达娱乐
低调蛰伏的万达终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经历了前几年的低调蛰伏后,王健林已经很少公开露面,也不再说那些关于1个亿的“凡尔赛”金句。他默默扫货,悄悄拿下了北京蓝色港湾和五棵松卓展购物中心的整体运营管理权。
万达“轻资产”战略,指的是万达不出万达广场的建设资金,只输出品牌,负责设计、建设、招商与运营,并按比例分得收益。2017年,王健林为万达规划了轻资产战略,开始轻资产发展之路。2021年2月,万达进一步将轻资产战略升级,不再投资持有万达广场物业,全面实施“轻资产”战略。
4月22日,港交所消息显示,珠海万达商管(下简称“万达商管”)更新了招股书资料,继续推进上市。新的招股书中,万达商管完整披露了2021年的财务数据。整体来看,当年,万达商管在管项目不断提升,经营稳健,亮点满满。
“赌”赢了
2021年10月,万达商管首次在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招股书显示,万达商管与珠海万赢、大连万达商业及投资者订立了一系列协议,万达商管将保证2021年预估实际净利润、2022年及202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经审计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1.9亿元、74.3 亿元及94.6亿元。
更新后的招股书显示,2021年,万达商管顺利完成了对投资人承诺的净利润目标。
毛利方面,公司2021年下半年毛利为60.1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45.1亿元增长33.1%;
净利润方面,公司2021年下半年净利润为28.6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6.6亿元增长335.8%;
核心利润方面,公司2021年下半年核心利润为27.7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的20.7亿元增长33.9%,公司盈利大幅提升。
综合来看,万达商管下半年净利润表现稳定,而上半年则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变动,这主要是因为2021年上半年的一些非经常性损益所致,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包括扣除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亏损0.41亿、出售附属公司亏损13.60亿及投资物业使用权终止确认亏损0.6亿等。
展开全文
此外,由于公司从2021年5月起,向委托管理模式下管理的商业广场收取运营管理服务费,故上半年净利润数据参考意义不大。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珠海万达商管在管380座万达广场中,母公司大连万达商业持有的274座广场均采用委托管理模式;独立第三方项目中,34个项目采用委托管理,72个采取租赁运营模式。
也就是说今年前四月,200多座万达广场的运营管理服务费未在报表中有所体现,这大幅影响了上半年的利润表现。不过随着经营模式调整的完成,接下来万达商管将在利润表现上走向稳定。
第三方外拓能力突出
2021年,万达商管在营收、规模增长上也表现不俗。
数据显示,2021年下半年,万达商管收入为128.4亿元,较上半年的106.4亿元增长20.8%,全年营收达到234.8亿元,业务规模持续扩大。
这主要受益于在管规模的持续扩大。2021年下半年,万达商管新增37个广场,总在管项目从2021年6月30日的380个增至2021年底的417个,其中来自独立第三方业主的项目数量从2021年6月30日的106个增加到2021年底的132个。
总在管面积由2021年6月30日的5,416.9万平米上升到2021年底的5,895.4万平米,其中来自独立第三方业主的项目在管面积从由2021年上半年的1,332.3万平米上升到2021年底的1,644.8万平米。
储备项目上,2021年的161个储备项目中,有139个来自独立第三方业主,占比86.3%。可以看到,同时,万达商管在管独立第三方商业广场数量逐年提高,第三方外拓能力不断增强。
此外,珠海万达商管的第三方项目合约期均长于行业平均水平,委托管理模式下第三方合约直至业主土地使用权到期为止,而租赁管理模式下合约期限20年,可续签直至业主土地使用权到期,有助于其获得稳定的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万达商管与多个核心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在第三方项目外拓过程中,这些核心品牌为万达商管奠定了招商基础,缩短了项目开业时间,成为万达商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万达商管合作品牌数量为21071个,核心品牌数量为2335个。
稳定良好的品牌合作使万达商管出租率始终维持在高位。2021年,万达商管整体出租率达到了99.3%。
以北京双桥万达广场为例,双桥万达广场的前身是东星时代广场, 2020年,万达接手时,超过70%的品牌已经撤店,单月总销售只有十几万元。
万达评估,整个双桥地区缺乏成熟的购物餐饮休闲中心,3公里半径里有约30万的消费人口,5公里半径内有80万人,广场对面就是两个大型文创产业园,这是实打实的市场需求,却被忽略了。
万达调整了整个商场的业态占比,提高以餐饮、休闲类为代表的体验型业态占比,餐饮业态占比达到53%,引入包括云川台球、和府捞面等多个知名品牌,提升整体品牌级次;此外, 2021年,双桥万达管理团队还组织了22场营销活动,其中就包括6场社区行,重塑周围社区居民对广场的认识。
仅一年时间,双桥万达年整体营收从不足1000万元,猛增至2021年的2.24亿元,从门可罗雀到年客流897万人次,出租率达到98.92%。
“轻资产”战略加速
进入2022年来,万达商管在轻资产方面步伐加快。
4月19日,万达集团接连拿下北京SOLANA蓝色港湾和北京五棵松卓展购物中心的整体经营管理权,合作方式均为轻资产。其中,5月1日,蓝色港湾管理权将全面移交给万达,为期20年;五棵松卓展购物中心则更名为北京五棵松万达广场,未来将落位第四代万达广场全国旗舰产品。
在此之前,4月1日,建业集团与万达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这次合作,建业将旗下若干商业项目10年左右的运营权交予万达,代价为7亿元。3月28日,鑫苑与万达也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商业管理、资产管理等领域合作。更早一点的2月份,万达商业集团还接管了一家山西房企田森集团的商业项目。
万达商管大踏步扩张的底气来源于稳健的财务表现。
回首过往,2017年6月,遭遇风波的万达以600亿的价格抛售了76间酒店,13个文旅项目91%的股权分别予富力、融创,这是万达最为落寞的一年。之后,万达“轻资产战略”全面扬帆起航。2018年,“万达商业地产”更名为“万达商业管理”,标志着万达的商业模式从拿地盖楼向管理投资转变。
四年的调整与蛰伏为万达换来了一份稳健的财务。招股书显示,截止2021年年底,万达商管的资产负债率为70.9%,较上半年的80.4%降低近10个百分点;流动比率由2021年6月末的1.2增长至2021年12月末的1.3,负债压力进一步减轻,短期偿债能力稳步提升,财务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此外,公司截至2021年末在手货币资金超过188亿人民币,可以应对未来公司业务拓展的各项业务需求。在房地产遭遇流动性危机的当下,稳健的财务为万达商管打开了逆势扩张的窗口。
依靠房地产起家,到通过商业地产强势占领市场,再到转型轻资产战略,万达商业的发展经历了多轮变革。如今,万达商管已在“轻资产”之路上积累了一套成熟的体系与打法,构筑起了企业“护城河”。在国家大力号召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当下,万达商管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