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企业复工复市启动,这些企业要“应复尽复”
在5月5日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张宏韬介绍,全市1800多家重点企业,复工率超过70%,其中首批660多家重点企业复工率超过90%。
其中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持续恢复、提高产能,龙头企业继续保持稳定生产。总体来看,上海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稳定向前,取得了一定进展。
张宏韬表示,在当前还是要始终坚持企业复工复产必须满足防疫要求,要根据第二版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制定落实“一企一方案”。
长三角进出口协同机制成立
“将近20吨的硅料终于到厂了,这下就能保证今年的生产了。”5月5日,鑫晶半导体公司董事长郑加镇在电话中难掩兴奋之情。
郑加镇告诉记者,这批硅料是进口的电子级生产硅料,达到上海洋山港已有些时间,如果不是最新区域协作的长三角快速通关查验机制,极有可能在5月10日之前无法抵达公司。而如果到不了车间,则公司会因为原材料耗尽不得不关停生产线。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海关总署的统一部署下,从“五一”开始,长三角“一市三省”的5地海关(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联合成立了保障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机制,以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全力支持长三角地区企业复工复产。
展开全文
南京海关发言人表示,长三角5地海关参与的区域协调产业链供应链通畅机制,强化了跨关区通关疑难问题、应急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协同处置,统筹保障疫情期间长三角重点企业经上海口岸进出境货物实现快速通关,直接的目的是加速长三角地区进出境货物流转。
在这一机制下,共有5项措施。如,设立业务专窗,对外公布热线电话,快速响应和协同处置跨关区通关疑难问题、应急事件;主动对接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白名单”企业在五关享受统一的绿色通道待遇,通关手续从快从简;支持企业采用收发货人免于到场查验模式;支持企业开展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支持企业采取“水水中转”、“海铁联运”、“联动接卸”等转运模式,通过“陆转水”、“陆转铁”加速长三角地区进出境货物流转。
考虑到当前各地的疫情防控措施,鑫晶半导体公司进口的20吨硅料,就在第一时间由南京海关通过长三角海关保通保畅协调工作机制,提请上海海关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该批货物查验,从快从简办理通关手续,保障企业生产急需的原材料提前到达工厂。这也是长三角海关保通保畅协调工作机制建立后,第一家在上海口岸享受绿色通道快速放行的江苏企业。
与之同时,为舒缓长三角地区东向汇集进出口的物流,在向西进出口通道上,海关也不断发掘中欧班列的资源。
“五一”长假期间,一批价值约6万美元的轻工产品从江苏苏北地区经济重镇徐州,搭乘中欧班列,以“铁快通”模式在霍尔果斯口岸通关出境,发往哈萨克斯坦。徐州海关查检科科长张尊斌告诉记者,这是江苏首票“铁快通”模式出境的货物,推动“一带一路”沿线贸易更加便利、畅通。
所谓“铁快通”,即“铁路快速通关”模式,通过海关、铁路、运营企业数据互联互通,强化三方协作,海关对铁路舱单电子数据进行审核、放行、核销,实现对铁路列车所载进出口货物监管,无需运营企业另行申报并办理转关手续。徐州陆港运营公司操作运营部负责人孟新宇对此表示,该模式为铁路进出口货物提供了新选择,可以提高境内段铁路进出口转关运输通行效率和便利化水平,进一步畅通向西开放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张尊斌对此解释,“铁快通”意味着企业在徐州海关办结通关手续,货物就可在霍尔果斯等边境口岸就可直接出境。这为企业提供了多种通关模式,缩短班列在边境口岸的通关时间,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班列运行效率。
临港新片区工业企业复工251家
5月4日,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全力助企纾困推进复工复产工作新闻通气会上,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介绍,截至5月3日,新片区工业企业已复工复产251家(含连续生产企业),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64家,在厂封闭生产员工约40651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及物流园区已复工复产188家企业。
按照《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上海市重大工程建筑工地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要求,临港新片区党工委、管委会成立工作专班,与市级部门、浦东新区、奉贤区、各相关镇紧密对接,协调“白名单”重点企业员工返岗。
截至5月3日,新片区工业企业已复工复产251家(含连续生产企业),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64家,在厂封闭生产员工约40651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及物流园区已复工复产188家企业,其中66家企业经营规模恢复50%以上;建筑工地预计5月20日前基本实现555个绿色工地复工(新片区建筑工地共580个),届时工地复工率有望达到95%。
新片区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同步复工复产。按照市有关部门要求,制订“一企一方案”,配备“一企一专员”,开展组团式服务。4月18日,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工厂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4月19日,特斯拉上海工厂正式复工复产,8000名员工到岗,日产整车1200辆左右。
上海这些企业要“应复尽复”
哪些企业能复工复市?员工返岗后能不能回家?防疫管理怎么做?
随着上海复工复产逐步推进,商贸领域的复工复市也已有了明确方案。
根据《关于加快本市商贸企业复工复市的通知》(下称《通知》),上海将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有力有序推进本市商贸企业复工复市,尽快恢复商业体系活力。
其中,超市卖场、便利店、购物中心、电商平台、农贸市场(含批发市场、菜市场)、生鲜蔬果、餐饮、日用商品、药品流通等商贸企业的网点和节点(含配送中心、大仓、前置仓、中央厨房、食品加工中心)以及为上述企业提供城市配送服务的企业可优先申请复工复市,并且“应复尽复”。
已经取得了保供证明的企业,可以转入复工复市“白名单”范围,继续按《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类城市运行保障人员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要求,做好保供和复工复市。
其他商贸企业凭复工复市疫情防控和闭环管理方案向所在区商务主管部门或区防控办指定的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纳入复工复市“白名单”。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周岚在4月30日的发布会上表示,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上海将逐步推行“线上集订集送”和“线下到店消费”服务模式。
《通知》明确,加快推进防范区超市卖场、便利店、生鲜蔬果、餐饮、日用商品、药店等满足市民基本生活的必备业态“应开尽开”。餐饮门店通过线上外卖提供服务,防范区内美容美发、洗染等居民生活服务企业提供线上预约、线下错峰限流服务。
各区、各企业通过“六步法”有序推进防范区商业网点恢复线下营业,包括:建立协同机制、制定开业计划、落实防疫措施、做好闭环管理、强化货源组织、维护网点秩序。
来源:第一财经 澎湃新闻 21世纪经济报道综合报道
作者:王海平 张静 缪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