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医生原董事长王涛卷土重来:获阳光支持,要PK平安好医生?

最近一则消息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一位曾供职于某保险集团的高管透露,阳光保险集团关联企业投资了王涛的昱极科技,金额在亿元级别,并打造了阳光医生,但是阳光医生并不是阳光保险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只是拿了阳光保险集团的投资而已。

作为曾经一手缔造平安好医生的重要人物,王涛于2020年5月突然宣布离职平安好医生,引起外界一片哗然。此次王涛再度回归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让人不禁联想到一些巨头PK的有趣戏码。那么这次,获得阳光保险支持的王涛能否再创当时在平安好医生时的辉煌?能否在互联网医疗行业占据一席之地?这些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

后王涛时代的平安好医生,

仍处于巨额亏损的尴尬局面

虽然在平安好医生受了些挫折,但毋庸置疑,王涛的履历很亮眼。

1993年,王涛获得德州大学理学硕士,毕业之后他先后在微软、创维、金山、阿里巴巴等企业担任高管,直到2013年受马明哲董事长的邀请加入平安集团,2014年3月出任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同年8月,王涛创立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兼CEO,用一年时间打造了中国最大的移动医疗APP“平安好医生”。

在王涛的带领下,平安好医生迎来了飞速发展,取得了上线一年注册用户超亿、月活跃用户超千万的成绩。同时,平安好医生也得到了资本的青睐,在先后完成几轮大额融资后,于2018年5月平安好医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当年港股市场最大规模的IPO。之后受疫情和资本方的影响,平安好医生在2020年初股价开始爆发,公司市值首次突破了一千亿港元。但在同年,5月王涛宣布离职平安好医生,公司股价一度暴跌10%。

展开全文

2020年5月19日,平安好医生对董事长兼CEO王涛被免职一事发出公告,称由于王涛履行管理职责未达到董事会预期,经董事会决定,自2020年5月15日起免去王涛董事会主席等职务。相比于之前平安集团高管离职的体面,在此次公告中平安好医生直接点名创始人的工作失误是极为罕见的。

王涛被免职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平安好医生的经营业绩肯定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平安好医生2019年的财报显示,公司总营收为50.65亿元、同比增长51.8%,净亏损下降18.2%,但仍有7.34亿元。经营业绩也透露出了毛利率的下降、注册用户放缓、公司长时间无法实现盈利、对于平安集团过度依赖等多个问题,同时外界不少人也认为平安好医生的经营业绩是无法支撑千亿股价的,种种原因导致董事会对王涛失去了耐心。

虽然之后平安好医生经历了高层换血,并且背靠平安集团这颗大树,但是发展至今仍然处于大额亏损的尴尬局面。

我们看上图2020年至今平安好医生披露的相关财报数据:2020年总营收68.66亿元、同比增长35.50%,净亏损9.48亿元;2021年总营收73.34亿元、同比增长6.8%,净亏损15.39亿元;2022年上半年总营收28.28亿、同比增长-25.90%,净亏损4.26亿。其中特别是2021年全年亏损了15亿左右,创造了历史新高,现在至今成立时间还没超过8年的平安医生,已经总共亏损了60亿左右。

关于平安好医生持续亏损的难题,疫情和政策的影响只是一方面,想要实现大规模的业务变现及盈利,挑战是多方面的。首先,国内的消费群体对于线上医疗存在认知上的缺乏和价格上的敏感;同时,平安好医生平台上参差不齐的医师水平容易导致用户体验不好,所以较难留住长期且高质量的客户群体。其次,平安好医生的业务比较依赖于平安集团的“输血”,虽然有意识地在提高自身业务的独立性、降低其依赖性,但是与平安集团的关联收入占比依旧常年处于高位。从下图的相关数据来看,平安好医生主要的关联收入来自于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健康险、平安银行几家公司,其中与平安寿险进行的关联交易金额占比最高,常年维持在20%以上。

平安好医生与关联方的重要交易

最后,还有来自京东、阿里等市场上其他头部平台的竞争。结合以上种种原因也注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平安好医生的盈利之路并不平坦。

卷土重来的昱极科技,

与平安好医生的业务线有何不同

在平安好医生上市没多久的一个对话节目中,王涛提出了一个观点:独角兽要散养,敢于在大草原拼搏,在互联网时代是剩者为王。这个观点也体现了王涛本人对互联网医疗这个行业是有信心的,同时对公司的商业规划是有抱负的。虽然在2020年5月被平安好医生免职,但同年9月一家名为昱极科技的公司成立,据透露,背后的大佬就是王涛。

昱极科技的定位是智慧医疗技术服务商。根据爱企查披露的相关数据显示,昱极科技在2020年10月4日经历了一轮天使轮融资,融资金额尚未披露,投资方为西藏长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此前还有消息称,阳光保险为昱极科技注资3亿元人民币。

来源:爱企查

而从目前公开披露的情况来看,昱极科技手握七家全资控股的子公司,涉及到了健康管理、互联网医院、医疗科技、文化传媒等多个领域。同时昱极科技旗下的大糖医、元气健康生活、汇大云医、阳光医生等四款APP已经在手机的应用商店上线。我们从昱极科技的官网了解到,昱极科技主要有四条业务产品线:

闪电看病--为用户提供7*24小时线上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儿科、心理等各类科室的快速咨询服务。

医无忧--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线上服务、线下就诊等各种医疗问题。

私人专属医生--为客户及其家庭,建立医疗健康档案并给出整体管理方案。

健康穿戴设备--为客户提供可穿戴设备,如手表等,通过采集用户健康数据,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来源:昱极科技官网

我们对昱极科技与平安好医生的业务线进行了简单的对比。

平安好医生的业务主要为在线医疗服务、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等几个板块,通过线上医疗这个天然流量池来连接线上线下,依托旗下APP等各类产品,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健康服务,并把客户资源向其他业务引导从而完成变现。现阶段的平安好医生已经度过了初创阶段,流量增长承压,而且业务常年亏损,更加注重的是如何把客户资源向其他业务引导从而完成变现,当然这个前提是保证客户医疗服务的质量。比如家庭医生会员制服务的建立,就是把客户群体进行细分,从而提供不同的价位,覆盖广大群体,在2022年平安好医生的中期业绩报告中显示其年付费用户已经超4千万。而在药品业务方面,平安好医生主要通过线上问诊、挂号等服务引流,再进行电子处方销售药店网络的药品、医疗器械等。同时平安好医生着重医保引流,通过与有医保的医院进行合作吸引客户,并进行后续服务。截止2022年,平安好医生合作药店数量达20.2万家,布局超过225个中心仓。

而昱极科技还处于创业初期,现阶段的业务方向更多偏向的是线上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研究,比如官网披露的闪电看病、医无忧、私人专属医生等产品,以及旗下的涉及到的健康管理和互联网医院两家子公司都是与线上医疗服务相关联。同时,医疗技术研究也是昱极科技的主要领域。在药品业务方面,昱极科技主要做的是药品进出口,其中以非处方药为主,还有中药饮片代煎服务,目前已经推出了统一配送服务。所以在流量和基础用户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昱极科技的思路是想要通过做好服务和产品来吸引用户、增强用户粘性。

在阳光保险的加持下,

王涛能否带领”阳光医生”突出重围?

自2022年底阳光保险正式登陆港交所,阳光保险的一举一动就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做为国内的头部险企,阳光保险在医疗领域的投资布局十分广泛,早在2015年阳光保险就成立了阳光融汇医疗健康产业成长基金,主要用于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该基金规模为50亿,首期的募资就高达30亿左右。阳光保险走的是险企主导的全产业链医疗服务体系,布局的方向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医药、器械、健康app等多个领域,比如在2016年阳光保险就出资30亿打造了国内第一家由保险公司投资建立成的三甲级别综合医疗机构,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阳光保险在医疗领域的部分重要投资布局

之后,阳光保险还将在医疗社区、医疗诊所、养老医疗配套等这些方向继续深入,逐步完善全产业链医疗服务体系,以保险产品为依托,围绕健康、医疗、养老等场景来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在健康险业务方面,阳光保险也保持着稳定的持续增长。根据阳光保险官网披露的年度数据显示,阳光保险在2019年健康险的业务收入为86.38亿、同比增长30.68%,2020年健康险的业务收入为97.71亿、同比增长13.11%,2021年健康险的业务收入为101.5亿、同比增长3.87%。

很多人都有共同的问题:拿到了阳光保险的投资,昱极科技有没有机再做一个依托于阳光体系的“好医生”?甚至,有没有可能在未来对标平安好医生呢?

首先我们看昱极科技在运营、药品、服务等方面的一些相关情况。我们发现,昱极科技全资控股的子公司海南元气医生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已经开始运营一个公众号“阳光医生”。

来源:天眼查

阳光医生的服务主要有医疗服务、生命科技、用户调研三大板块。在医疗服务板块中,提供24小时的专业医师服务、医师指导、医学常识普及、药品的需求清单、以及在线购药。我们具体以”药无忧”推出的299/年的权益卡为例,激活后可以全家五人共用,同时提供全年不限次数的商城购药、全年在线图文问诊、最高30000元的药品优惠、前三次购药免邮费、单次购药不限额度等八大服务权益,真正做到省钱、省力、省事、省时。但是目前从“药无忧”的界面可以发现,阳光医生专属的云药房以非处方药为主,比如一些感冒药、保健品和钙片,虽然也提供统一配送服务,但是药品的资源能力明显逊色于其他平台,这也是目前阳光医生比较明显的短板。

在生命科技板块,用户填写基本信息就能获得昱极细胞的一份检查报告,可以看出昱极科技在医疗技术领域投入不少了精力。在用户调研板块,主要是对用户进行简单的调研问卷。

了解完阳光医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后,我们就可以从阳光医生的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阐述,看在阳光保险的加持下,阳光医生能否突出重围。

阳光医生的优势有以下几点。第一,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受疫情、人口老龄化、政策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大众对自身的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对于医疗需求日益增长,这个需求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非常的大,同时用户对各种在线医疗产品的关注度和使用频率也在日渐攀升,因此阳光医生是绝对不会缺乏市场的。第二,公司团队有经验。其实昱极科技的现任董事里有许多之前平安好医生的高层,比如昱极科技的大股东朱承波是之前平安好医生运营中心的总经理,昱极科技董事范寅是之前平安好医生投资业务的总经理。这些人有经验、有资源,那么对于阳光医生的发展肯定是能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第三,有机会和阳光保险的医疗生态圈紧密合作。前文我们提到过,平安好医生的业务一直依托于平安集团的医疗生态圈,通俗来讲就是充分受益平安集团多端优质资源,并与平安集团医疗生态圈中的其他公司存在着紧密的协同关系,因此平安好医生能做到如此大规模,集团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同样具备很大市场规模、深厚用户基础、广泛医疗布局的阳光保险,也可以利用自身的医疗生态圈给阳光医生提供一些支持。

当然阳光医生要做起来也不容易。第一,业务生态不如平安好医生成熟完善。平安好医生已经成立多年,2021年确认了“HMO健康管理+家庭医生会员制+O2O医疗服务”的发展战略,这意味着平安好医生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业务生态,同时其健康生态圈构建已经形成闭环,当然这个前提是需要庞大的付费用户群体、丰富的医师资源、先进的医疗技术、以及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做支撑的。对于运营不久的阳光医生来说这些都不具备,想要完善其业务生态还需要很长一段路,现阶段阳光医生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把服务和产品做好。第二,同行经验证明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盈利有困难。前文已经提过平安好医生成立了这么多年至今未能盈利,总亏损超过60亿,这还是在有平安集团输血的情况下,因此在互联网医疗这个赛道上,生存环境还是很艰难的。参考同行经验,昱极科技是否做好了长期不赚钱的打算呢?技术平台的搭建和运营、医疗技术的研发、以及专家、医生资源的汇集这都是需要长期的投资,股东是否会保持长期耐心等待它的生成长,都是难以预料的未知数。

最后,此次王涛重新出手能否给互联网医疗行业带来惊喜?昱极科技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行业独角兽?时间会告诉大家答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