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建设】天知地知我知你知的四知小故事
杨震拒金
杨震,字伯起,陕西华阴人,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他五十岁入仕,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后来位至三公。
1
“四知拒金”之事,始载于《后汉书·杨震传》。王密深夜怀金相赠说:“暮夜无知者”。但杨震却义正词严地驳斥道:“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愧而出。”
《汉书》记载,杨震“性公廉,不受私谒 ”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次遗之,不亦厚乎!”
2
杨震不但洁身自好,还敢于挺身而出批判官场恶习。 对于皇亲贵戚,他也敢于直言不讳。
汉安帝的舅父耿宝、皇后的哥哥阎显等,向杨震推荐自己的亲友入朝做官,杨震知道这些人无才无德,都断然拒绝。
展开全文
3
因为“四知拒金”的故事,后人称杨震为“杨四知”“四知太守”“四知先生”,直到明代的莱州府署大门内,还有杨公祠、四知堂。唐人胡曾的《咏史诗·关西》赞赏道:“杨震幽魂下北邙,关西踪迹遂荒凉。四知美誉留人世,应与乾坤共久长。”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也曾讲过这个故事,他强调:“ 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有了觉悟,觉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他讲述杨震“四知拒金”、把清廉留给子孙的故事,正是为了说明觉悟对一个人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重要意义。
转载来源:综合整理于网络
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何寄华:努力把湖南民盟工作推上更高台阶
【常盟动态】民盟湖南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即 常德代表出发前集中学习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