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冰壶日 | 冰上的“国际象棋”

Connor 火币网 2022-11-02 295 0

一、国际冰壶日

每年的7月16日为国际冰壶日 , 冰壶又称掷冰壶、冰上溜石 , 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 ,它被大家喻为冰上的“国际象棋”,它考验参与者的体能与脑力,展现动静之美,取舍之智慧。

1924年 , 冰壶首次以表演项目的形式在奥运会上亮相 , 1993年国际奥委会决定 , 从1998年开始 , 冰上溜石列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中,以王冰玉、柳荫、岳清爽、周妍为代表的中国女子冰壶队联手获得一枚宝贵的铜牌,为中国冰壶实现了奥运会上奖牌零的突破。

国际冰壶日 | 冰上的“国际象棋”

二、场地装备简介

1

冰壶

国际冰壶日 | 冰上的“国际象棋”

由不含云母的苏格兰天然花岗岩石凿磨制成,周长约为91.44厘米,高(从壶的底部到顶部)11.43厘米,重量(包括壶柄和壶栓)最大为19.96公斤。大赛用壶的壶把上还装有传感器,专门探测投壶者是否犯规。

展开全文

2

比赛用鞋

国际冰壶日 | 冰上的“国际象棋”

参赛队员比赛用鞋左右脚质地不同,一只鞋要能够抓住冰面,另一只鞋要能够向前滑行。因此,蹬冰鞋的鞋底为橡胶制成,而滑行鞋的鞋底为专业塑料制成。

3

冰壶刷

国际冰壶日 | 冰上的“国际象棋”

冰壶刷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冰壶刷(玉米须或马鬃或猪毛制成);另一种是现代的人工合成材质冰壶刷(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制成),材质相对更结实耐用。

4

场地

国际冰壶日 | 冰上的“国际象棋”

冰壶运动场地是一个长44.5米、宽4.32米的冰道。冰道的一端画有一个半径为1.83米的圆圈作为球员的发球区,被称作本垒。冰道的另一端也画有一圆圈,被称为营垒。营垒是由4个半径分别为0.15米、0.61米、1.22米和1.83米的同心圆组成。外面两圆之间涂为红色。在场地两端各装有一个斜面橡胶起蹬器。在冰壶场地前后两端各有一条蓝色的实线称为“前卫线”和“后卫线”。

三、冰壶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国际冰壶日 | 冰上的“国际象棋”

我国开展冰壶项目较晚,1993年开始接触冰壶运动,1995年在世界冰壶联合会的大力推动下,由日本出人、加拿大出技术, 在中国举办了第一届冰壶培训班。

1996年至1998年,我国第二至第四届冰壶培训班举行,在东北地区掀起了冰壶学习高潮,并在1997年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邀请赛。

2003年,我国加入世界冰壶联合会,2005年我国女子冰壶队首次在世锦赛上亮相并取得第七名的成绩;2006至2007年期间,我国成功举办了泛太平洋青少年冰壶锦标赛、亚洲冬季运动会冰壶比赛,标志着冰壶运动在我国的开展得到了国际的认可。

2009年,我国作为东道主在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冰壶项目上取得女子第一名、男子第三名的好成绩,从而使更多的中国人开始关注了冰壶项目。

2019年11月9日,2019年亚太冰壶锦标赛在深圳大运中心体育馆内落下帷幕,经过7个比赛日的争夺,最终中国女队摘得桂冠。

中国冰壶队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摸索,总结与反思,成功走进了世界冰壶先进的行列,这是中国冰壶队在冰壶运动史上创造的一个奇迹。

国际冰壶日 | 冰上的“国际象棋”

国际冰壶日 | 冰上的“国际象棋”

在汗水中磨砺意志

在合作中沟通交流

在竞技中展现风采

让我们一起

领悟冰壶精神

高歌向前

不负灿烂人生

总编 | 江 艳

编审 | 彭 丹

责编 | 鲁超飞

编辑 | 周 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