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通知中国,美方可以取消对华新关税,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
就在特朗普高调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引发全球市场一片哀鸿后不久,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却突然换上了一副温和面孔。这位财长先生一边宣称中美关系“正在大幅缓和”,一边又抛出一个耐人寻味的条件:美国可以取消新关税,但中国必须取消稀土出口限制。这出从剑拔弩张到“语气温和”的戏剧性转变,究竟隐藏着白宫怎样的战略焦虑?
说来讽刺,美国政府这一软一硬的两副面孔,在短短几天内相继登场,恰恰暴露了华盛顿决策层的内部矛盾和市场恐慌。就在贝森特放话前几天,特朗普的加税宣言让美股应声暴跌,标普500指数创下近半年最大跌幅。资本市场的剧烈反应,无疑给了白宫一记响亮的耳光——在全球化深入人心的今天,贸易战从来没有真正的赢家。
中国此次出台的稀土新规,可谓精准击中了美国战略产业的命脉。新规不仅扩大了稀土出口管制范围,还将五种关键稀土元素纳入出口审批清单。要知道,从F-35战机到“战斧”巡航导弹,从电动汽车到智能手机,几乎每一件高科技产品都离不开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稀有金属。中国掌控着全球近80%的稀土供应链,这一出手,无异于掐住了美国军工复合体和高科技产业的咽喉。
贝森特所谓“取消关税需中国让步稀土”的谈判策略,本质上是一种虚张声势的讹诈。美国似乎尚未意识到,在经历了数年贸易摩擦后,中美之间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微妙变化。2024年前三季度的贸易数据显示,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增长了12%,而对美贸易依赖度持续下降。这意味着,中国已经通过市场多元化战略,为自己构筑了更稳固的防波堤。
展开全文
华盛顿的焦虑不仅来自产业界,更来自其军工集团的利益诉求。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国此次新增出口管制的五种稀土元素,正是高性能永磁材料、特种合金和航空航天材料的关键组成部分。美国雷神、洛克希德·马丁等军工巨头的高管们,恐怕已经在私下里向白宫递交了措辞急切的陈情书。这种来自金主们的压力,让贝森特的“温和表态”不免带有几分被迫妥协的意味。
中国商务部的回应则展现了大国风范与战略定力。一方面明确表示“对符合规定的申请,将一如既往地予以许可”,另一方面也已通过双边机制向美方通报新规。这种既坚守底线又留有余地的做法,体现了中国在外交博弈中的成熟与智慧。毕竟,稀土管制本质上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而非作为贸易战的工具。
展望未来,中美在稀土领域的博弈必将进一步升级。美国正在加速推进《稀土安全法案》,计划在2026年前建立本土稀土提炼产能,并积极拉拢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组建“去中国化”的供应链联盟。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稀土产业链的构建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基础设施投入,美国想要在短期内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无异于天方夜谭。
在这场围绕稀土的博弈中,中国拥有三张王牌。第一是技术优势,中国不仅掌握着全球最大的稀土储量,更在提炼和加工技术上领先世界;第二是市场优势,随着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球对稀土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第三是外交优势,通过深化与东盟、欧盟的产业合作,中国正在构建更加多元稳定的供应链体系。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中美稀土之争反映了全球化退潮背景下,大国之间对产业链主导权的激烈争夺。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和出口管制维持其技术霸权,而中国则通过稀土反制和市场多元化捍卫自身的发展权。这场博弈的背后,是两种发展理念的碰撞:是坚持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还是倡导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试图通过施压和讹诈来迫使中国让步的企图,最终都将徒劳无功。中国政府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立场从来都是明确且坚定的。正如中方一贯强调的:“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关系的未来,不仅关乎两国人民的福祉,更关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华盛顿是时候放下傲慢与偏见,学会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中国共同探索大国共存之道了。
评论